首頁| 商業| 美人潭| 百聞| 飯局| 房產| 汽車| 財經| 旅游| 教育| 生活| 文娛| 政務| 貼吧| 開封| 洛陽| 南陽| 許昌| 信陽| 平頂山| 濮陽| 三門峽| 鶴壁| 安陽| 商丘| 新鄉

古棕、榮蘇和油畫聯展開幕 一場“人生的旅行”

發布時間:2019-08-08 14:15:50來源:

展覽在798藝術區北京XYZ(行云座)畫廊舉辦2019年6月13日下午,《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在798藝術區北京XYZ(行云座)畫廊開幕。展覽展出了藝術家古棕、榮蘇和近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油畫寫生作品數十幅,集中展現了藝術家對自然的敬畏與闡述,對藝術與生活的熱愛和激情。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現場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開幕式現場參加本次展覽開幕式的嘉賓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奚靜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智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洪興宇,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研究員李繼飛,藝術共享平臺負責人湯威,ASA基金會主席王薛彤,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主任教授秦燁,北京舞蹈學院舞臺美術系教授張師圖,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研究員黃遠鵬等。

中國藝術研究院雕塑院研究員李繼飛發言

藝術共享平臺負責人湯威發言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棕發言

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榮·蘇和發言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智鋒發言

開幕式結束后嘉賓合影留念據悉,本次展覽由楊小波、范學宜策展,將展至7月15日。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現場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現場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現場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現場

《人生的旅行》古棕、榮蘇和油畫寫生作品聯展現場詩與詠 —《人生的旅行》展覽序言

文/ 季海洋

“人生的旅行”是這次古棕先生和榮蘇和先生兩人合辦的第三次展覽了,展出的是他們二位多年來旅行于俄羅斯、新西蘭、馬來西亞、甘南、皖南和太行山等地的寫生作品,和2013年的“心中印象”,2015年的“情致自然”的主題稍有不同的是,加上了“人生”二字之后,似乎是有一絲回顧的意味在其中了。

談到人生和藝術的旅程,讓我們從大的環境和個人選擇兩方面來觀照藝術家的因緣和得失,古棕和榮蘇和老師都出生于50年代末,這一代的中國油畫家自有其獨特性,和上一輩老先生們不同,他們沒有必須要創作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政治任務;也和他們的學生們不同,動畫、漫畫、新媒體也還沒有為他們的成長打上烙印。這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是在極其特殊的八十年代所形成和塑造的,既有革命浪漫主義的存續,亦有改革開放后新思潮的沖擊,這之中就有著歷史大環境下每個人不同的際遇。

1985年4月油畫界召開了“黃山會議”,5月舉辦了“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9月法國印象派畫展在北京展出,11月勞申伯格在美術館舉辦展覽,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美術發展標志性的一年,中國藝術的取向和面貌在八九十年代終于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每個人都將要和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一年古棕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學習,榮蘇和赴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進修,和新潮、反叛性的前衛藝術不同,他們的思想傾向更接近尊重傳統的“純化語言”的主張,這是青年時期他們藝術道路上的第一次選擇。

《山里人家》 50x6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古棕1993年古棕進入俄羅斯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跟隨梅爾尼科夫學習,此時正值蘇聯解體,國內藝術界也已經不再是過去那樣全面學習蘇聯現實主義創作的氛圍,包括俄羅斯藝術界也面臨著新的趨向和面貌。對于藝術語言的探索成為在外部環境相對混亂的轉型期中俄羅斯學院堅持的方向,也是這一時期留學俄羅斯的中國畫家與50-60年代前輩的不同之處,當然也和選擇了西方現代、當代傾向的藝術家大為不同。2002年榮蘇和赴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學習,師從于扎哈洛夫,此時俄羅斯和國內的繪畫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了,他在俄羅斯的學習也是偏重于對藝術語言方面的訓練。他們二人在出國的時候,都已經對藝術有了相對成熟的見解,在人生的壯年選擇去俄羅斯留學,是他們的第二次選擇。

回到國內之后,秀美的安徽宏村、剛勁巍峨的太行山,蒼涼的甘南拉卜楞寺、自然野趣的廣西,都是他們經常進行風景寫生的地方。約三五好友,在山水間游目騁懷,在一次次的寫生中感受自然,將西方繪畫中的語言和概念以及早年學得的技術運用于每次不同的所見所感,并越來越精到和純粹地表達出中國特有的意境,揚棄雖然精彩但不合宜的范式和方法,這個過程是辛苦的,不亞于一場重新的自我塑造,期間他們除重回俄羅斯之外,還曾到美國、匈牙利、新西蘭、中亞地區、馬來西亞等地寫生,在中國和世界各地旅行和創作之后,他們更加清醒的認識了自己以及與中國和西方藝術傳統之間的關系,這可謂是他們中年的第三次選擇。

這人生不同階段的三次選擇事實上是一條連貫的道路,這條道路是選擇了在“寫實”的范圍內對藝術語言本體的研究,從繪畫的題材來看,他們在風景和靜物的題材中傾注了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一項傳統之中,我們可以看到歐洲的透納、柯羅、塞尚、畢沙羅、莫蘭迪等,俄羅斯的列維坦、希什金、庫因吉、科羅溫等,中國早期油畫家衛天霖、李瑞年、呂斯百等,這是一種不丟失具體物像的形象,而同時又在其中精研藝術形式語言的一種“度”,既不是纖毫畢現的寫實,也不是失去了形象的抽象,在豐富的物像本身之中進行選擇和再現,體現自己的審美和取向。

《天上有幾朵白云》 50x6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古棕這其中,古棕的繪畫偏向于在中間色調之中求變化,形準確但不拘謹,顏色是淡雅的但稍有苦澀,他擅長于在棕色赭色的色系之中加入其他色彩的呼應,以達到一種控制有序的變化,但是他的作品并沒有出現單調和雷同,是因為他審慎的對待自然的光色,力求準確而不是概念化的表達,看他的作品,仿佛風景是一幅大的靜物畫,天是背景,地為鋪墊,天光云影的流轉似乎都能夠在一幅靜止的畫面中感受到,好像腦中迅速的閃過一段流動的風景,而這其實也正是作者將自己那段生命的時光詩意的壓縮在了畫面里。榮蘇和的筆觸揮灑迅捷,善于運用色調來調動感情,結構嚴謹的同時不失豐富細節,色彩的跨度和對比更大,他的畫作像是用色彩來吟唱,經??梢钥吹剿賹懯降娘w筆,見出作者豪邁的性情。兩位作者風格各有不同,但各自協調豐厚,演奏出視覺的交響。

兩位畫家的學識積淀豐厚,繪畫技術精湛,對人生見解又通透練達,可謂是正處于創作的黃金期。二位都是我尊敬的師長,很惶恐的寫下以上的淺見。呂斯百先生曾講過:“中國人常不能領略油畫中靜物趣味,其實不論是一只蘋果、一瓶花、一塊布,只要布置結構得宜,自然見其偉大,所謂一點水中見天地,不必要偉大的題目,亦許是一盤散沙,或是一塊廢布”。我想這些話中所提到的藝術的奧秘,也正是這二位作者畫中所蘊含著的。

2019年6月

《堅守經典》

文/ 古棕(北京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系主任)

榮·蘇和是一位留俄藝術家,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在他身上有著一股從草原飄來的藝術氣息和精神。我們經常一起外出畫寫生,展覽中有許多作品是我們一起畫的。這些作品中總有他血脈中的東西,這對一位成熟的藝術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種東西不是看到的,而是長期修煉出來的。這可能需要用心讀書、用心交朋友、用心創作,總結以往的人生體驗和經歷才能獲得,所以畫畫、搞創作真是心靈深處修養的流露!

這次邀請到內蒙古科技大學榮·蘇和教授到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系講學四周油畫技法課,很是欣慰,能夠讓我們的同學獲得油畫藝術大家的指導與幫助,認真堅守經典方法和經典審美標準在當下十分重要。油畫藝術也是人生藝術,不是短暫的而是長久積累的。如果我們的學生到四十歲時想到二十年前學到一些真的放得住的經典藝術是不是很自豪呢?

時間很快,人生也很快,趁年輕學點經典的東西吧!

《色彩的傾訴》——榮·蘇和的油畫世界

文/ 束文斌

在美術創作過程中,色彩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而作為世界繪畫語言的油畫,其色彩要素,更是舉足輕重。幾乎所有的油畫家都是色彩專家。十八世紀德國詩人、科學家和思想家戈特〔1749—1832〕在其《色彩學說》一書中寫到:“我終于明白了,關于色彩,作為物理現象,需要從自然的另一面去接近它,如果你想為了藝術而研究它的話。”那么,這“自然的另一面”勿庸置疑是人對自然的色彩感受,是藝術家為了“藝術而研究”的感受。

色彩源于一種物理現象在光線作用下產生人物和物體上的一種色彩關系。19世紀印象派畫家在室外的寫生創作中對于這種色彩關系的認知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然而,藝術的魅力不在于反映而在于表現。印象派的成果不足以表現和表達藝術家對自然、對人類社會的深層感悟。

于是,以塞尚、高庚和凡·高為代表的“印象派之后”誕生了。他們極大地加深了繪畫的思想容量和藝術內涵。在他們的作品中已不僅只是印象派畫家對大自然色彩所表現出來的欣慰。以 凡·高為例,其作品無一不是內心強烈的心靈燥動。包括20世紀之初俄國熱抽象畫家康定斯基強烈的色彩刺激,都是新世紀大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的內心激蕩。只不過藝術家是人類的敏感神經而已。

這種敏感在藝術家的繪畫中當然的反映在一切藝術要素中。而油畫家首先在他們的色彩中反映出來,并以色彩為媒介而盡情地傾訴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宣泄著自己的情感言語,以畫家的靈性賦予色彩以情緒、感悟和意志,以心靈的書寫而憑添作品的動人魅力。

榮·蘇和是一位學有所成的學院型油畫家。他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一個蒙古族文化干部家庭。少時即隨名師入畫門。經過了嚴格的基礎訓練,于1978年在具有優良教育資源的內蒙師大美術系學習,受教于著名油畫家妥木斯先生等優秀教師。

于是就象海綿吸水,就象百花迎朝陽。榮·蘇和與他的同學們承接著新時期的陽光雨露。沒日的寫生,沒日的畫畫。圖書館、教室里、田野上、宿舍中,充滿著藝術的浪漫,進取的亢奮。哪怕是節假日也在崇高的學習和寫生的日程中。

四年一晃而過。

歲月卻是沉甸甸的。

參加工作僅三年,榮·蘇和創作了油畫《烏珠穆沁草原上的新人家》,參加了1985年“‘前進中的中國’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一年,他二十六歲。

此后,他的作品多了些許藝術思考,多了對藝術殿堂的敬畏。更多了歲月的積淀與心靈的訴說。這種訴說當然在他的色彩中,這種訴說從來就存在于他的油畫世界中。

《俄羅斯寫生 陽光下的古堡》 50x6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榮蘇和三

油畫世界是可貴的。它們的關鍵是色彩的掌握與心靈同在。在一點也許與中國傳統筆墨的寫意性有著高層次上的類同,但又絕非一回事。油畫的技術性要更具體、更具有繪畫性。因為中國畫與書法、文采關聯更密切。而油畫更純粹。更要求技術的前期性。否則無法步入油畫的更高階段。“使畫作無法達到忘我的自由境地,而達不到忘我的自由境地的東西很難說是高品位的。”〔《內蒙古美術家通訊》2010p51吳厚斌:《中國油畫的現實》〕

榮·蘇和此時已經過十幾年油畫創作與教學后,毅然前往俄羅斯做訪問學者。以至于后來入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藝術教育科學院讀副博士的幾年中, 他大開眼界,目睹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博物館的大量的印象派原作。他驚異于這些油畫的天空是那樣廣闊,他驚異于俄羅斯大地的遼闊和詩意,他也驚異于油畫世界的無限深厚的文化背景。這時21世紀已走進每個人的心田。文化的春風又起,經濟的震蕩與浮躁,提出了一個文化命題,人們走向新世紀,必須樹立強烈的文化自覺。而繪畫則是文化的第一視覺語匯。油畫又是世界性的繪畫語匯。雖然西方油畫已被解構,但并非不存在。在俄羅斯古典油畫的魅力不僅在博物館,而且在院校仍然具有生命力。

榮·蘇和做為內蒙古培養的新一代油畫家對俄羅斯藝術是親切的。這或許以妥木斯先生等油畫家為代表的新中國油畫家成長于前蘇聯的油畫話語中;或許50后這一代人從小就受到“中蘇友好”的影響??傊?。新中國藝術與前蘇聯藝術有復雜而親近的關系。無論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還是列賓、蘇里科夫、列維坦、茹柯夫等蘇俄藝術符號,在50后這一代身上是揮之不去的。所以,你可以在他留學歸來的一系列作品中,每每看到莫斯科紅場的寫生,而這種寫生不僅僅是單純的寫生了。在技術上大大提高的同時,心靈的躍動已悄悄地表現在油畫家的畫布上。筆觸的輕重緩急已見出榮·蘇和的敬畏之心和一種莫斯科情結。色彩的深邃與靜謐已見出中年油畫家的憂郁與深沉。其色彩上的細膩對比和色彩的塑造力見出當年妥先生等名師的教誨痕跡,同時,見出對俄羅斯油畫傳統“高級灰”的理解與領悟。而極富詩意的灰調子上跳動的近乎純色的亮點,卻是作者崇尚純粹而活撥的心靈亮點,更顯出畫面的純凈與詩史中的片刻停頓。

古老的教堂還會穿越百年;《莫斯科的冬天》雪染森林;《沃爾哥達的鐘聲》訴說著過去;深沉的褐黑對比著靜靜的雪地。雪是那樣安謐,那般純凈,那般透明……

難道“灰調子”灰嗎?

俄羅斯的油畫傳統是抒情的敘事的,是詩史的。這是俄羅斯的文化背景使然。它與畫家成長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歷程有必然聯系。這在作者的油畫中以色彩感覺上的意境訴說著一種文化認同與理解。它是油畫家進入自由境地的先聲。只有在此時,油畫才是油畫,油畫才是文化。只有走過了艱苦的技術層面,精神的氧氣才能撲面而來。

今天的榮·蘇和正站在充實的精神高地向著油畫世界的深處探索。此時距1985年他的處女作《烏珠穆沁草原上的新人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已過去30多年了。榮·蘇和在他的油畫世界里以其深邃的色彩和透明的心靈歌唱著這個色彩的世界,用凝重的色彩傾述心靈的詩。這首詩也許無題,但與中國油畫同命運、同節奏。當中國的油畫不再被自嘲為“土油畫”的時候,榮·蘇和的油畫世界里會綻放出令人欣喜的光芒;而中國油畫就是“土油畫”的話,也會生成其獨特的文化質量。畢竟,油畫是文化。文化的根性與衍生是文化生長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油畫的光輝時代正在走來。

《涅瓦河大鐵橋午后的慵懶陽光》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榮蘇和四

“色彩本來是油畫的重要特點,失去了色彩也就 失去了油畫最具魅力的構成部分,油畫的發明恰是因藝術家對生活絢麗多彩的感動,意欲尋找并最終獲得了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趙友萍:《美術》1999年第7期)

“85新潮”以來,現代主義美術一時來勢洶涌。而可貴的卻是,一些中青年油畫家在進行現代油畫的實踐中,沒有輕率地摒棄油畫的基本特征,緊緊抓住油畫色彩的基本功不放,在夯實基本功的基礎上,用油畫自身的色彩表現力去反映事物與內心世界。通過色彩的表現來傾訴自己的情緖與無意識。這如同文學必須以語言文字的藝術形式,國畫必須以筆墨的形式來表達心靈的訴說與世人對話是一樣的。都說藝術家是帶著鐐銬的舞者。這一鐐銬就是藝術媒介的本體語匯。它是各自藝術樣式的最好注腳。

油畫家榮·蘇和恰恰是十分理解認同這一藝術規律的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沒有一幅脫開油畫語匯的色彩特征,而用顏色去涂抹“概念”。

榮·蘇和的色彩是受俄羅斯油畫影響較深的。眾所周知,俄羅斯藝術是受法蘭西藝術影響較深的。大體上新中國油畫家大多有著優良的俄羅斯油畫痕跡。尤其是近年留學俄羅斯的藝術學子們。這當中榮·蘇和就是一位學有所成者。在他的俄羅斯繪畫作品中,色彩的功力讓人感嘆。每一筆色彩運用都在關聯中。在主客觀兩個方面的色彩構成上,調和與對比恰到好處。在色調的界定上又十分準確。油畫畢竟是色彩的世界,色彩就是油畫家的血液,而簡單的顏色則是水。它沒有經過油畫家情感和技巧的化和并沉淀于畫面。所以,色彩的心靈訴說是油畫獨特的藝術世界。

色彩的魅力是無限的。浪漫主義的情愫在色與色的調和、并置、對比與和諧中宣泄著人的情感。當油畫家用他的智慧的畫筆將他的情感付諸畫面時,油畫的本質屬性得到張揚。當油畫家仍然在豐富的色彩無動于衷,色彩的魅力就無以體現。而且,浪漫主義的天空是色彩廣闊的空間;同時,現實主義的道路依然寬廣。油畫恰恰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理想舞臺?,F實主義是一個廣泛的范疇。它不拒絕浪漫主義。而色彩正是使現實主義插上浪漫翅膀的佳侶。

前代油畫大師在色彩學上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是一份寶貴的世界遺產。以柯羅的“對景寫生”,和印象派與后期印象派的色彩實踐為里程碑,色彩學意義上的油畫已成熟了一個美學體系。幾十年來,幾代油畫家出國留學,有目的的學習西方油畫,使中國油畫有了質的飛躍。色彩的內涵更加豐富,它既有現實主義的鋼筋鐵骨,又有浪漫主義的情緒飛揚。這正是油畫的旨在。沒有色彩的表述,油畫家的情感會受到制約。色彩是感覺,是思想情緒的宣泄與內心傾訴。油畫是這種情感的藝術媒介之一。

榮·蘇和在這個藝術世界里實踐了多年,在絢麗的色彩世界中求索。一種適合于自己的油畫語言在當前的藝術語境中涌現出來。當他回國后的一批創作中出現了在天地之間橫亙著橫空出世的立方體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畫家的心理空間有多大。當色彩的傾訴達到飽和的時候,當色彩也需要“抽象表現”的時候,榮·蘇和的色彩世界里適時地出現了立方體的表述。這是一種智慧表達。它與色彩語匯的結合,合成一種第三力,即合力。深刻而深邃的空間感在有限的畫面上將人的思維引向無限。人類的思想究竟有多么廣大?人類的情感終究是要求藝術的語匯來訴說的。哲學的,藝術的內涵只有在高級層次的文化意義上才能走到一起。至此,藝術家的“鐐銬”已鎖不住它的主人,它成了藝術家手中的彩練。彩練當空舞,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才是自由的天空。榮蘇和回國后的一系列作品中,有一個《有懸浮物的西部風景系列》,畫面中隱約出現的巨大的立方體占據畫面上方,它神秘而有動感,即縹緲又堅實。反映出作品維度的廣闊和世界的無限。表現性地述說著寧靜的宇宙是永動的空間,一切變化在天穹。人在天地間,人是渺小而可貴的。這組作品的處理是極富哲學思辨的,其方法是寫實的,色調是統一的。無突兀感,色調的神秘性加深了繪畫的意境。是一組有探索性的繪畫語言。作品中自然與形體的組合憑添了人與自然的感覺維度。寫實與浪漫結合并重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對話力度。

油畫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油畫的天空是自由的心靈舞臺。榮·蘇和已經自由地飛翔于油畫的精神世界中。色彩的成熟運用和認知是財富。正當中年的畫家,藝術的好年華才開始。2010年仲夏,榮·蘇和與他的學生們前往陜西佳縣,用油畫的藝術表現力去表達對陜北高原的認知。二十幾天的寫生,二十幾天的行云流水般的作品誕生了。在內科大的展廳,人們祝賀這次寫生的成功。孰不知,這是經過了長期必由之路之后的一種自由。在那些成熟簡括的色調與色彩的抒寫中,你看到一個藝術的陜北,藝術的佳縣。一種黃土高原之晨的情愫。這是油畫的意境。是當代油畫家以中國寫意式的心態所抒發的色彩傾訴。它來的那么強烈,那么樸素,而又那么有油畫的本質屬性感。這是油畫世界所特有的色彩魅力,是這種魅力所營造的自由的情感境界。實現這一境界的路程是艱辛的,沒有捷徑。它必須講究色彩的構成和心靈述說。當二者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就會犁開無邊的浪花。生活的體驗與經歷使得色彩大放光芒,使得心靈更加純凈與高尚。油畫藝術的境界反映在油畫家的作品中是天地人的和諧與統一,矛盾與同一。古今中外的藝術家概莫能外。

近幾年,榮·蘇和的油畫寫生足跡走過婺源、青島、右玉、固陽、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的維爾霍圖里耶,不斷產生出陽光璀璨的油畫寫生創作,似一首首節奏明快響亮的鋼琴樂章,動人心脾而氣象抒張。

榮·蘇和的油畫世界是富有思辯精神和生活氣息的色彩的心靈傾訴。未來歲月的藝術實踐也將會給他和他的同道者帶來更大的喜悅。

藝術家介紹:

古棕

1958年出生。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術與設計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俄羅斯研究中心成員。歐美同學會美術家聯誼會副會長,留蘇分會副秘書長,中俄友協理事,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油畫學會理事。

1992年至1996年在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學習并獲碩士學位,藝術家稱號。

2006年調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工作。

2009年10月被母校列賓美術學院授予榮譽教授和俄羅斯藝術家創作聯盟名譽會員。

2010年7月被烏茲別克斯坦藝術科學院授予創作金質獎章。

2014年6月在法國圣愛美隆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郝平主席頒發 “東方騎士勛章”。

2015年出版第三本個人作品集《21世紀藝術家個案研究—古棕》。

2016年11月在塔吉克共和國杜尚別總統拉赫蒙頒發絲綢之路和平藝術家銀質獎章。

2017年4月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追尋與本色》古棕油畫作品展覽。

2018年9月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白水分校舉辦講座并擔任油畫寫生教學課程教師工作。

榮·蘇和

1959年出生  蒙古族

內蒙古科技大學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人民網特約研究員

歐美同學會會員

《中國藝術》雜志學術主編

莫斯科藝術教育科學院(國立師范大學)在讀博士

))
0

圖說天下

最新消息

頭條推薦

熱門點擊排行

圖片報道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_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_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无限资源第一页
万年县| 盱眙县| 阳春市| 邛崃市| 丁青县| 惠水县| 大庆市| 全州县| 台南县| 安丘市| 海城市| 玛曲县| 华安县| 兖州市| 托克托县| 砀山县| 寿宁县| 龙胜| 高唐县| 高台县| 富川| 赞皇县| 伽师县| 布尔津县| 潢川县| 舞钢市| 明溪县| 东阳市| 武威市| 韶山市| 平昌县| 萨嘎县| 江源县| 辽宁省| 祁连县| 海伦市| 西乌| 土默特左旗| 竹北市| 文昌市| 六安市|